一针、两针、三针的新冠疫苗有何异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权威解释

时间 • 2025-09-11 05:41:19
免疫
病毒
疫苗

5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就中国目前正在上市使用的三种疫苗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

邵一鸣指出,目前中国正在使用的有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三类在疫苗组分、生产工艺、免疫原理和免疫程序上都各有特点。

据介绍,灭活疫苗的制备过程是把病毒大量培养后加以灭活,予以验证后再提纯,之后就变成疫苗了。这种疫苗的主要特点就是工艺非常成熟,已经使用上百年了,它的质量是很稳定的,副反应相对比较少,2到8摄氏度度保存,也便于运输,便于使用。这种疫苗一般是打两针,第一针激发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第二针诱导更强的抗病毒免疫记忆反应。

病毒载体疫苗,是把病毒的S蛋白导入5型腺病毒载体,借助腺病毒高效进入细胞的能力,把这个抗原导入细胞,表达刺激免疫系统。由于它的效率比较高,相对资源匮乏的地区,不容易把两到三针都打完,一针就全程免疫了,就可以提高全程免疫的接种率。

重组蛋白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组建表达病毒S蛋白的工程细胞,使它能够高效地表达,提取之后就变成疫苗。这种疫苗多数情况下是打三针,三针之后就会得到最佳的免疫反应。

邵一鸣指出,这三类疫苗都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接种一针、两针还是三针,都是在I、II、III期临床试验根据大量的数据,然后测试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得出的最佳免疫程序。这种免疫程序,不管是一、二、三针,都可以达到我国和国际上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标准。所以,公众完全可以放心地选择任何一种疫苗来进行接种。

邵一鸣强调,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针次的确定是基于科学的数据,使得不同类型的疫苗达到它最佳的效果。所以公众一定要完成全程接种,不能半途而废,该打两针的打一针,或者该打三针的打两针就不打了,这样就达不到疫苗设定的最佳保护效果,即预防病毒感染、预防发病和预防重症。二是根据各国新冠防控的实践经验,在人群当中没有达到群体免疫屏障的时候,还不能放松其他公共卫生防控措施。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吴诗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