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5年习近平再次前来,“两山”理论诞生的村子如今咋样了?
昨天(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沿着村里道路,看到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家家户户住进美丽楼房,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余村的绿色发展之路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现有280户、1050人。十多年来,余村因地制宜地发展白茶、椅业等优势产业,打造集民宿、休闲经济为一体的旅游特色村。
习近平这次专门走进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
春林山庄的男主人潘春林曾经在矿区开拖拉机运矿石。矿山关停后,他决心外出打工。没过几年,他发现村里生态环境明显恢复,群山苍翠,竹海连绵。颇有头脑的他办起了农家乐。
后来潘春林带动了余村乃至安吉县开办农家乐的热潮。
2019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59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1万元。
余村的蜕变过程
余村并非一开始就选对了路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人靠着炸山开石矿、建水泥厂,经济发展得很快,生活富裕了起来。但与此同时,造成了山体大面积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面对遮天蔽日的粉尘和多发的安全事故,余村人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2003到2005年间,村里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开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村里关停矿山、水泥厂的做法,为余村指明了绿色发展之路。
后来,余村依托“竹海”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开农家乐、民宿,办漂流,实现了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转型,从一个污染村,完美蜕变成了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通过一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出余村的变化:
△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两山”理论的发源地
时隔15年习近平再次前来,“两山”理论诞生的村子如今咋样了?
正是15年前在浙江余村的考察期间,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两山”理论。
那次考察9天后,习近平用笔名“哲欣”撰写的评论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在浙江日报刊发,文章指出: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这是他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后来在十九大报告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从八九十年代“石头经济”到如今“生态经济”的转型,十五年前,余村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诞生,如今,余村正以自身的发展实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
来源:央视时政、新华网、浙江在线
编辑:孙丽敏
责编:康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