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复工复产”到防疫“双零” 成都三轮抗疫背后的“秘诀”
8月11日15时,成都青羊区优品道曦岸小区、高新区雅颂居小区正式解封。从2020年春节疫情,到2020年底郫都区本土疫情,再到此次疫情。成都这座拥有2000余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三次与新冠疫情正面交锋。不同于首次疫情的“遭遇战”,后两次成都有了足够的准备。疫情被快速、精准地控制在了“一城一域”,一个小区,甚至一栋楼。无社区传播发生,更无一例外溢病例。双“零”背后,成都是如何做到的?
↑8月11日下午3点,优品道曦岸小区解封现场
1.快!
高效的疫情专班
快速斩断病毒传播链条
7月27日下午4时50分许,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一家三口”核酸检测呈阳性。
几分钟后,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调员杜训波和同事,一路疾驰,奔向医院。他深知,流调的每一个细节对下一步防控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流调的进行,一场竞速也同步展开。
7月27日晚7时,阳性患者所在的优品道曦岸小区,青羊区清水河社区主任苏丽和同事们对小区进行了临时性管控,只进不出。
很快,街道、社区、公安、城管……人员也一一到位。他们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搭好核酸采样工作台。
几乎同时,高新区疾控中心流调员贺云锋接到指令:高新区有“一家三口”的密接者。
紧接着,温江区、东部新区派出12名疾控工作人员,连夜出发协助两地做流行病学调查。
27日晚9时,青羊区光华街道香槟花园、川粮大院、TT尚品、浪琴湾、水岸格林、优品道曦岸、伦敦西区、青羊大道三号等9个居民小区院落,同步开展核酸检测。
7月28日凌晨1时45分,高新区雅颂居小区正式实行封闭管理。到28日中午时分,绝大部分的居民完成核酸采样。
截至7月30日早上8时,成都市完成重点区域相关人员核酸检测389658人,结果均为阴性。
当疫情防控启动键被按下的那一刻,整个成都的防控体系都快速动了起来。
↑疫情发生后,整个城市即刻行动起来
快,从何而来?
所有前线的信息都汇集到了成都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部里设有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监督督查、应急保障、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复工复产工作、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机场现场工作等,共13个工作组。
在这个体系下,指挥部各组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各组内部也有着高度的机动性。
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流调溯源至关重要,只有及时精准锁定重点人员才能迅速斩断病毒传播链条。以公安、疾控、网络理政等部门为主组建的常态化流调溯源专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出现本土病例的第一时间,便以重点人员为中心,迅速精准锁定密接者、次密接者等风险人员,并及时推送各地落地查人、纳入管控,以最快速度斩断传播链条。
由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牵头,卫健、社治、公安、交通、文旅、火管办、机场专班等部门组成的信息专班,成为了信息高效流动的枢纽。
省内外漫游大数据、时空伴随人员数据、重点地区驻留人员数据、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蓉红黄码人员数据、民航铁路来蓉风险人员数据、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排查数据、协查人员数据、社区主动排查数据等9类风险信息被动态归集,经网络理政办分析处理后,被统一推送区(市)县区域排查专班组织排查、分类管理,并确保上下结合、相互印证,做到“不漏一人”。
一条完善的“信息归结—派发—排查—分类处置—结果上报”的机制有序运转。
2.准!
精准的“圈层管理”
把疫情锁在一个小区、一栋楼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请各位老师马上出发到海科生态停车场集合。”7月28日晚,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护士高艳刚下班到家,一条微信群消息发到她手机上。她转身拎起背包出了门,包里是几件衣物、洗面奶、藿香正气液等。自从参与抗疫以来,这样的背包成为了众多工作人员的标配。
约15分钟后,高艳登上了奔赴青羊区的大巴车。所需的防护、检测等物资也随车到位。
和2020年底郫都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不同,这一次,封闭区以及接受核酸检测的群体已明确划定。
成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庹晓莉告诉记者,根据疫情形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此次疫情实行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周边区域、其他区域4圈层管理。而具体区域的划定在7月28日凌晨就被快速划定。
↑核酸检测,秩序井然
庹晓莉介绍,封闭区为第一圈层,以确诊患者所在地为主,实行全封闭管理,人员居家,除防控和生活保障需要外,其余人员、车辆不得出入;封控区为第二圈层,即确诊者在居住区外一定半径可能常活动的区域,人员只进不出;风险区为第三圈层,为更大半径的区域,属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其他区域,则要尽量减少对市民工作、生活的影响。
成都市卫健委副主任何晓回忆,2020年春节的疫情是一场遭遇战,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基础建设不足,缺少应对疫情的经验。但三次疫情中,“精准”始终是成都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
准,从何而来?
回看成都与疫情的三次正面交锋。2020年春,在疫情波及全国,社会停工停产抗疫的情景之下,成都率先提出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消息公布初期,一度也引发了舆论上的争议。但由于疫情迅速控制,社会经济活力迅速恢复,争议很快平息。那一次,面对疫情,“科学与理性”的信念牢牢在成都扎下根来。防控疫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从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成为了成都的“座右铭”。从那时起,“科学、理性、精准、高效”的八字方针成为了指导成都每一轮抗疫的“秘诀”。
2020年底,郫都本土疫情,经过流调、大数据排查、全区核酸检测,6个风险地区的划定,精准防控的措施让疫情始终锁定在了郫都一域,让狡猾的新冠病毒始终没有能够“越雷池一步”。
此次疫情,成都则更加精细地以重点人员为核心,进行“四圈层”管理,对不同圈层实行不同的防疫手段,进行次数不等的核酸检测,将疫情锁在了一个小区甚至一栋住宅楼内。相比郫都疫情,这一次做得更加精细。
圈层管理的同时,保障服务也同步启动。
成都市青羊区社治委副主任戴毅敏介绍,在常态化防控体系下,企业、机关和市民早已形成协作机制。此次疫情,他们便在短短4小时为6591户居民配置到了1.2万斤蔬菜。及时到位的志愿者则让蔬菜快速抵达居民手中。
除了生活,设置在青羊区实验中学的临时医疗点,还为封闭小区优品道曦岸和另外10个封控小区居民提供了临时医疗服务。
“相比而言,当下疫情应急响应的机制更加健全,人员组织的调配也更加完善。”戴毅敏说。
↑疫情发生后,疫情防控力量迅速投入工作
3.定!
强大的城市定力
常态化防控不松懈筑起“城市保护网”
从2020年到2021年,成都面对了三轮疫情阻击战。每一次与病毒遭遇,都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提升。超级大城市的善治,既在于疫情来临时越来越成熟的应对,更在于平时治理能力的积累。
“没有社区治理打下的基础,就没有面对疫情后整个社区从容不迫的运转;没有日常的积累准备,是不可能沉稳应对的。”成都一位社区主任如此表示。
清水河社区主任苏丽在没有接到“一家三口”确诊的正式通知前,就已对疫情有了大致判断。“区、街道办都在关注,当时就决定对曦岸小区临时性管控,紧接着就开始准备核酸采样现场的搭建。”
“疫情防控不能只是严格地等命令。”苏丽解释自己那天的做法。
苏丽和同事们能够果断采取行动,源于成都对于防疫的神经从未有过松懈。
苏丽告诉记者,根据成都市疫情防控要求,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应急预案。最近一年来,社区每个月都会开展模拟防疫演练,“出现病例后如何管控,密接者如何转运,怎样才不影响其他居民生活……设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案例,让辖区物业、居民骨干能心中有数,快速应答。”
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薛敏介绍,全市常态化组建了6465支社区应急响应队伍,分设人员排查、秩序维持、服务管理、环境维护、应急支援、物资保障6个工作组,确保紧急情况下社区有力量、防控跟得上。
在核酸检测方面,成都的检测机构已从疫情初始时的几家,扩展到现在的214家,检测能力从日检1000份左右,上涨到目前一天单管单人次检测103.4万份。可实现对各防控区域多频次、全覆盖的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此外,成都联合基因测序平台的启用,也为病毒溯源提供了可靠手段。
如何有效掌握可能随时出现的疫情风险?一项自郫都疫情以来实行的报送机制让成都有了足够多的疫情“哨点”——全市医院、诊所、药店均不得接收发热患者,不得出售发热药物,并需对上门发热患者情况及时报告。日常,一天一报。疫情时期,这一时间缩短为每两小时一报。这些疫情“哨点”一刻不停地搜索着城市中每一个可能的危险信号。
除此之外,成都还不断进行着“查漏补缺”。
↑疫情防控中,社区工作人员当起“志愿者”上门服务
在郫都疫情发生后,成都随即启动疫情防控十项基础工作“大体检”,对包括隔离酒店、医疗机构、冷链食品、交通口岸、文旅场所等十项领域展开“大体检”,查漏补缺,抓紧抓实抓细各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时至今日,这样的“大体检”始终在坚持。
近期,郑州医疗机构疫情发生后,针对成都医疗机构新一轮的风险大排查也随即展开。排查各类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闭环管理措施、城市核酸检测基地运行管理情况等。“我们不仅随时检讨自身的防疫薄弱点,也始终关注外地城市防疫进展,通过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来查找自己的问题。”一位防疫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而更为重要的防疫环节,来自于成都市民的主动参与和配合。此次病例的发现,就是那“一家三口”及时主动就诊。随着疫情信息的发布,更多的市民主动参与核酸检测,为自己和城市排险。
2021年7月28日15时至8月11日15时,这是值得铭记的14天。两个小区的居民们完成了4轮核酸检测,全员阴性。
8月11日15时,青羊区优品道曦岸、高新区都城雅颂居从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同时解除封闭管理。
曦岸小区,站在楼下,何良连做了几个深呼吸。小区14天没人踩过的草坪,长得特别好。解封前一晚,他一夜没睡。业主群里,居民们讨论着解封后的“第一件事”:去漂流、去跑步、去爬山、去吃顿火锅……
这是成都人疫情之后的生活态度,也是这座城市的定力所在,在一场科学、理性、精准、高效的完善防疫体系下,成都有能力也有信心应对可能再次发生的疫情。
红星新闻记者于遵素王拓彭亮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