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加大处罚力度,不让“网暴一笑而过”
从完善立法入手,到强化执法力度,再到培植良好的共治生态,彻底清扫网暴滋生的土壤。
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提出《关于打击网络暴力、完善网络治理法律法规的建议》,他表示,应当进一步完善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标。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张宝艳也呼吁针对网暴出台更完善的法律法规。除了代表们关注打击网络暴力,很多网友更是对网暴深恶痛绝,呼吁加大遏制和打击力度。
当下网络上,网络暴力留下的伤害乃至“血债”不胜枚举。重则闹出人命,轻则给受害者留下心理阴影。李东生所称的,“近年来网络暴力造成的损害日趋严重,近期就有几个案例对当事人造成深度伤害,还有很多人都被网络暴力以不同方式伤害过”,并不夸张。
一方面网暴现象频见,对于一些网友来说,网暴他人就像家常便饭那样随意,但另一方面,“我网暴了你,还一笑而过”,“真正能够追责的案例很少”。这种极其突兀的错位,客观上导致网暴现象愈演愈烈。
打击网络暴力正当时,但打击之前,还应解决法律法规适用性和衔接性还不强、被害人的维权成本很高、平台主体责任缺失等难题。比如,如何界定网暴?是用寻衅滋事罪追究还是用侮辱罪、诽谤罪追究?对网暴案,是公诉还是自诉?李东升建议,对一些重大的网络暴力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可以通过公诉的方式来追责,确有现实必要。
有个不容回避的现象是,个别网友不把网暴当回事,也意识不到网暴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无辜唾骂他人,乃至侮辱诽谤他人,须承担法律责任,在网上就可以逃脱责任?在现实生活中一群人骂一个人会被追究责任,在网上用最恶毒的语言对某人群起而攻之,就可以不负法律责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通过完善立法让网友意识到网暴是触犯法律的行为,通过典型案例让网友意识到一旦网暴他人就须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对于网暴现象中的平台责任,李东升认为,所有信息在网络平台发布,网络平台应该对制止网络暴力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定程度上说,网络平台也是网暴的受害者,但不容否认,面对一些热点事件中的网暴现象,有的平台反应迟缓,该及时制止而未及时制止,甚至在流量为王的思维支配下,过于追逐人气,而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制止网暴,网络平台不能犹疑,更不能纵容,该尽的主体责任不能推卸。制止网暴,平台越尽责,效果越显著。
从完善立法入手,到强化执法力度,再到培植良好的共治生态,彻底清扫网暴滋生的土壤,则网络环境将走向清朗,每个网友也才能少受乃至免受网暴之害。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编辑官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