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容错过哪些好书?来看知名出版社的自荐!
一到年底,各种“好书书单”纷至沓来,面对动辄几十上百本书籍的名单和介绍,往往让人感觉一时间竟无从选择。有时我们甚至会怀疑推荐人是真的读过吗?还是人云亦云?但有一类读者,你大可相信他们一定从头到尾一字不落读完过,并且对这一年他们出版过的书知根知底——那就是负责出版或推广这些书的编辑们。2020年年底,我们特地邀请了国内七家知名度较高的出版社的编辑,为大家推荐好书,并严格控制推荐数额:仅限一本。各家出版社经过反复掂量后,拿出了他们认为值得推荐的“箱底好货”。
上海译文出版社
编辑推荐:《我这样的机器》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豆瓣评分:8.2
《我这样的机器》是英国国宝级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关于人工智能的重磅新作。在小说《我这样的机器》里,伊恩·麦克尤恩虚构了一个科技发达的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在那里,人类已经有能力制造出外表与自己别无二致的机器人。
麦克尤恩在小说中探讨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是我们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的生命?机器人能够明白人类的心吗?编辑认为,麦克尤恩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人类凭什么自以为是地认为,只有人类才懂爱,机器人就不懂?
说回到人工智能,目前有一个流行的吐槽,是说在机器人变得像人之前,人类倒是越来越像机器人了,被手机绑定,提供各种数据。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现代人面临更为复杂的一系列道德难题。
但道德困境并不意味着人类在道德上软弱,相反,是勇气与担当让人类不断做出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决定,而非止步不前。对于那些人类无法掌控的技术,这部小说将带给读者深入的哲学思考。
《我这样的机器》是麦克尤恩再度突破个人写作舒适领域、强势涉足尖端前沿科技,创作的一部带有鲜明麦氏标签、兼具浓厚科幻色彩——“一部真正思考人类未来困境”的小说。
广西师大出版社
编辑推荐:《大宋之变》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豆瓣评分:8.0
什么是好的历史书写,当代中国史家应当如何书写历史?这恐怕是所有历史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宋史专家、“百家讲坛”特邀主讲人赵冬梅的这本《大宋之变》,做足了文献工夫,用深刻的洞察,分析宋朝当时为何从仁宗时期的包容走向神宗时期的专制,写出了“大宋之变”的深层根源和历史逻辑:在以皇权为根基的帝制时代,宽容政治消亡、君臣共治打破,北宋政治走向不可逆转的腐败。
在具体书写中,赵冬梅选择以政治人物的命运来探寻王朝政治的演变。非常有意味的是,赵冬梅选择了司马光。毕竟,从1063年到1086年,宋朝政治史中最光彩四射的人物是变法的王安石。赵冬梅选择为司马光做辩护,并真切展现了司马光在政治斗争中对政治原则和政治理想的捍卫。
北大法学博士王栋认为:《大宋之变》提供了专业化和公众化结合的历史书写典范。其首要典范是求真,力求在史料考证中发掘事实;第二个典范是共情,赵冬梅以同情之理解再现了司马光的政治理想和知行合一;第三个典范是展示历史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子嗣生产和父母寿命总使王朝命运跌宕起伏;第四个典范则是叙事技巧,赵冬梅笔下常带深情,深入浅出,明白晓畅。
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晚熟的人》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豆瓣评分:7.7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获奖后推出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他通过半虚构半写实的人物设计,从侧面记录自己(或主人公)“衣锦还乡”后的所见所闻。
比如他讲述自己回到老家,看到曾经居住的几间老破房子,被修缮变成了旅游胜地,一拨拨人慕名前去参观。他既嘲讽,也自嘲,说尽管自己不以为然,有外地朋友来看望他时,他自己也带着他们去看。
十二个故事有喜有悲,每个故事中都能看到莫言自己的影子和借别人之口写出的心声,或如镜子般映照出的自己,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从历史深处步入现实百态。
难怪莫言在新书发布会上说:“这部小说,我是作为一个写作者,同时作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深度地介入到这本书里了。”
莫言细腻的艺术感觉,超勇的想像力,对于本土人民特别是农村生活的熟悉,他的沉重感、荒诞感、幽默感与同情心,他的犀利与审丑,他的井喷一般的创作激情与对于小说创作的坚守,都使他脱颖而出。
新星出版社
编辑推荐:《扫鼠岭》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豆瓣评分:8.3
呼延云是著名侦探小说作家。10年前以《嬗变》出道,早期作品偏重本格,此后坚持探索,在侦探小说的题材、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上多有创新。他擅长以宏大叙事的手法表现复杂的现实主题,文风雄浑,气势豪迈,在华语侦探小说作家中别具一格。
从《嬗变》到《真相推理师凶宅》,他用7本小说,一本接一本构筑出了自己的“呼延宇宙”。看完了全部7本的书评人刘轩鸿说,自己最开始不觉得呼延云写得好,但看到后面渐渐发现:每本书之间前后相关联,之前以为是画蛇添足的细节,后面发现都是铺垫。阅读由此渐入佳境。
在其新作《扫鼠岭》中,读者时常能看到某一个刑侦细节反映出了犯罪者的变态心理,并借此挖掘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又或者是在社会公义遭受危害的时候,某个线索突然暴露了出来,将推理的进度向前推进一步。在精心编排的行文之下,故事的戏剧性和诡计的叙述以一个流畅的节奏向读者呈现开来,使人欲罢不能。
本书最重要的一句暗示印在腰封上:“最好的谜面,是一开始就给出虚假的谜底。”当你读完全书,细细思考这句话的深意,然后突然明白了一切的真相后,你一定会先感受到浑身战栗的震撼,而这种冲击过后,则是郁结着的悲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编辑推荐:《娇惯的心灵》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豆瓣评分:8.2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同国家的父母,却都有着相似的焦虑。为什么在无数“虎爸虎妈”直升机一般的盘旋监视之下,许多孩子虽然得以在学术履历和兴趣爱好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却在青春期时成为前所未见的“脆弱一代”?从焦虑到抑郁,这一代似乎在心理层面极为缺乏免疫力?
最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罗彻斯特大学等众多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线学者、教授,都在关注和推荐这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娇惯的心灵》。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展示三种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人生谬误:
谬论1: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脆弱;
谬论2:永远相信你的感觉;
谬论3:生活是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战斗。
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活动家,他们长期关注美国高等教育及相关领域问题,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
在这本书中,他们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从社会、科技发展的大背景深入探讨了这三大谬论的成因,以及它们在教育中对孩子们造成的危害,并基于认知行为心理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还就如何限制并优化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怎样助力学校、对抗谬误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作者告诉我们:虽然很多命题都经不起推敲,但要被归类为重大谬误,一种观念必须符合如下三个标准——
1.它违背了古人智慧(在许多文化智慧经典里被普遍发现的观念)。
2.它违背了现代心理学关于幸福的研究。
3.它伤害了那些相信它的个人和社群。
中信出版社
编辑推荐:《南货店》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豆瓣评分:8.3
20世纪70年代末,书中主人公秋林被分配到了乡下南货店,豆腐老倌的一碗豆浆给他安慰,三个老师傅的经营绝活让他定心,由此,他走入了供销社系统的小天地中。南货店内人来人往,秋林由此见识了人情变故,自身亦成为俗世众生相中的一角。
小说《南货店》源起作者张忌对父辈记忆的探寻与保留。“我特别想把那一层遮挡的东西给揭开,看看上一代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张忌这样解释此书的创作动机。
2016年,张忌的爷爷去世。他父亲在和他聊天时说起,张忌的曾祖父在一个下雨天穿着蓑衣去余姚打官司,却从此一去不回。曾祖父的不知所终,让张忌继而想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最亲近的人其实都是陌生的。”
作品中老师傅们的隐忍、坚毅、生活智慧与后生们的懵懂、冲撞、刚烈,共同书写了南货店的接续与传承。书中那些平凡人的生活,在从容与平静之中,反映出时代变革之际社会与个人内在的澎湃与汹涌。
这部有关时代巨变下江南百姓生活命运的长篇作品,文中也充满张忌独特的江南美学:《南货店》语言具有显豁的“亲民性”,采用大家都能读懂的江南方言,素朴生动,叙述绵密。张忌尤其擅长以简单徐缓的方式书写俗世生活,在审美志趣上具有一种汪曾祺式的烟火气。
上海三联书店
编辑推荐:《在俄国》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豆瓣评分:8.2
21世纪初,上海女孩顾湘去了莫斯科国立大学,攻读新闻系硕士学位。2005年,她将自己在俄罗斯的三年留学生活经历,以及观察感想,集结成书,以《东香纪》为题出版,已经绝版了。
这本《在俄国》可谓是《东香记》的“重生”——全文由作者重新修订,并加入新文章三篇,图文也经过了重新编排。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循时间记述秋季的课业、冬季的阅读或夏季夜晚的湖泊,存在于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室的朋友们,乃至坐火车、搬宿舍、遭贼、打工、恋爱、光头党肆虐,部分篇目曾发表于《萌芽》。
第二部分是她当年为《东方早报》(现已转为澎湃新闻)写的专栏,风格陡变,像一帧帧工业绘图风格的速写,仿佛不带情感的新闻播报员,为我们带来有关过去的讯息。
书中提到的若干人物都令人印象深刻:看似憨萌实则勇猛的女同学,顾湘认定她能过上幸福生活;悄悄从教室后排收集塑料袋的老师,读来令人心酸;还有那哭着说对她一见钟情、要带她去见父母并和她结婚的俄罗斯男孩……
在新版后记中,顾湘写道:“上一版的后记也是在五月写的,整整十六年前,里面说,‘对世界怀着爱和无穷无尽的想要探索的兴趣’,很高兴十六年过去,我还是这样,怀着爱和探索的兴趣。那篇后记最后又说:“这一秒钟我觉得,要是每本书的后记都变成一个历险记的开头,那多有趣。现在我也这样想。”
红星新闻记者陈谋编辑乔雪阳图据出版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