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紧抓“安居乐业”,用未来公园社区打造全新的城市建设、治理与服务模型
未来公园社区如何建?在研究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和片区综合开发工作专题会上,浙大城市学院未来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徐辉给出了他的建议。
▲成华区圣灯公园绿道王效摄
“创建未来公园社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居乐业’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最切身的需要和感受。”徐辉表示。在他看来,未来公园社区不是建设的逻辑,而是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治理与服务模型,统筹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运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最初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从目前居民人员画像和需求、将来居民的需求等情况分析,面向运营及发展考虑整体建设和资源配置的问题。
徐辉认为,未来公园社区绝不是一种一刀切的推倒重来的方法,而是强调要把成都原有的各种商业服务、治理体系的丰富成果融合与提升。通过未来公园社区的建设和运营,要能解决成都人民对服务及治理方面的供需平衡问题,通过未来公园社区的建设形成成都自有的体系和模式,是根据成都的现状和需求量身定制的。
“未来公园社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绝对不能由一家企业来主导,也不是引入一些服务企业后简单叠加就可以解决的。”徐辉说,成都应当围绕这个体系打造一个符合成都未来公园社区需要的产业生态环境。同时,未来公园社区是公园城市的基本组织单元,要将生产和生活的功能浸润在良好的景观和文化生态环境中,使得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生活享受的需要都可以在社区单元和周边完成。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融合,让优质体验无缝衔接,这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全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并要通过场景化方式分块实施和运营,还要能有机整合为一个完整系统,从而实现从局部到整体均可灵活更新和持续迭代,满足人民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各种需要。
从技术手段来说,徐辉认为,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可以借鉴浙江未来社区的经验,从空间建设和维护、人文组织和发展、数字化线上线下运营组织三个维度展开建设和运营,三者整体考虑,系统发展,相互支撑,各有侧重,并结合成都本地特点形成特色场景,如:社区文旅场景、公园生态场景等等。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