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保委:3岁就能玩恐怖游戏?部分网络游戏“适龄提示”不尽如人意
幻想、暴力、恐怖、血腥、色情……这些都是不少网络游戏剧情内容所包含的元素。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还不成熟,缺乏判断力,自控力薄弱,那么这些被网络游戏公司拿来当做“卖点”的元素极有可能成为未成年人模仿的来源,会对未成年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因此,一些游戏应用商店和游戏运营商针对游戏类型、场景、功能等设置了相关的提醒和适龄提示,为家长们和孩子们下载和游玩提供参考和指导。
但是,上海市消保委却也发现有些网络游戏的适龄提示不尽如人意,以至于让很多家长都懵了,不知道适不适合下载。
苹果商店适龄提示分为:
华为商店适龄提示分为:
小米商店在
我们还查看了VIVO商城、OPPO商城、TAPTAP、九游等游戏下载渠道,都没有在游戏下载首页查到醒目的适龄提示,而这些游戏不乏一些带有
★
有些游戏只有下载、安装以后,在启动界面才能看到适龄提示。
比如一款开发商为“重庆六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元气骑士》游戏,版本为3.3.2,在小米商店提示适龄等级为8+,但在华为商店却提示12+。
同样的,一款开发商为“乐元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开心消消乐》游戏,版本为1.101,在小米商店提示适龄等级为8+,但在华为商店却提示12+。
这样的适龄提示可让家长们为难了,到底适合8岁还是12岁,究竟要不要下载啊?!
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知、合理接触、适度游玩网络游戏,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虽然相关防沉迷新规对于网络游戏实名注册、游戏时段和时长等作了相应规制,但现实情况是仍有大量未成年人利用买号、租号、冒用身份证、使用家长手机等机会频繁接触网络游戏,客观上造成游戏预期用户的错配。因此,游戏服务提供者要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接触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影响,更加合理地履行适龄提示义务,直观地为家长提供判断和下载的参考标准,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到不适宜的游戏,为未成年人的保护加筑一道防线。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家长和学校要加强监护和教育引导,各自承担好相应的责任,共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来源: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