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苗增加,夏粮丰收有保障吗?

时间 • 2025-07-26 15:29:12
小麦
今年
去年

夏粮占了我国

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

占了口粮的四成

去年秋冬种的时候

受罕见的秋汛影响

像河北、山西、山东、

河南、陕西5个省

有1.1亿亩小麦是晚播麦

大概晚了半个月左右

这占了小麦播种面积的1/3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眼下冬小麦的苗情怎么样?

会对今年夏粮丰收造成影响吗?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12:00

▲完整视频

《聚焦三农|三类苗增加夏粮丰收有保障吗?》

播种推迟部分麦苗弱小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耕地面积126万亩,今年冬小麦种植面积115万多亩。去年秋季小麦播种的时候,齐河县许多地方也受到了秋汛的影响,现在的苗情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记者在齐河县的一块麦田里看到,中间一道田埂割开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的麦苗看上去比较密,比较绿,个头也相对比较大;另一边的麦苗非常细、非常小,而且整体看上去也比较稀疏。这么紧挨着的两块麦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种这块苗稀地的人叫范兆全,今年他种的50亩小麦基本上全是这种状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刘桥镇于屯村村民范兆全:

00:49

这一块地20多亩,苗稀的是我的。旁边人家的麦苗长得比我好,因为他那边种的地少、弄得快。我自己有农机,当时我先给别人服务的,给他们干完了以后又弄我自己的,所以就晚了十多天。播完种那天晚上下的雨,雨水一拍就把地拍结实了,土壤结实了,出苗就不好出了。

按照现在的苗情,范兆全的麦田肯定不会有好的产量。这种情况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吗?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刘桥镇于屯村村民范兆全:

开春期间看看,适当打点药、施点肥,把它加强管理一下,尽量挽救吧,肯定是赶不上他们那个产量了。

从目前的苗情看,范兆全对于今年小麦能否有个好的产量,并没有太大信心。在于屯村的另外一块田里,还有比范兆全家更差的苗情。在这块地里,往远处看,还能看到淡淡的绿意,但是站在这里向下看的时候,这个麦苗看上去就非常不明显了,实在是太细太小了,就好像一根一根的针戳到了地里面。

这块麦田是当地种粮大户范智亮的,他今年种了400多亩小麦,像这种一根针似的麦苗有40多亩。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刘桥镇于屯村村民范智亮:

00:50

我种地的习惯是每年都要深翻,深翻以后土壤水分饱和,大型机械进不来。等到不下雨了,晾墒差不多了,也准备种了,结果赶上去年十一月份大雪了,整个播期往后延迟了大概一个月左右,正常每年是10月15日到20日,“一根针”的这块地是2021年11月22日播完的。

和范兆全麦苗弱小的原因一样,范智亮的麦苗也是因为去年秋季播种的时候遭遇到了雨雪天气,小麦播种时间严重滞后,冬前小麦的生长时间不足导致的弱苗。

促弱转壮有方法

这么差的苗情,有什么补救的措施?今年的小麦产量还有保障吗?对于这些让范兆全感到无奈的问题,范智亮却显得胸有成竹。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刘桥镇于屯村范智亮:

针对这一块地,3月10日之前进行划锄,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增加地温,增加追肥,促苗促根生长。也有可能再使用一种方法,用淋喷再浇一下,提高苗子的强壮度。到清明节前后的时候,追加30斤到40斤的液体氮肥和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有农技师的田间跟踪,我也学过很多这些知识,我相信知识加我的努力,肯定会逐渐有效果的。2020年的时候就碰到过这种弱苗的情况,那时候不多,就是三亩地左右,那一块基本上就是这样管的,后来产量是1080斤一亩,还是相当不错的。

范智亮和范兆全的这两块小麦地,在分类上都属于三类苗情。受去年秋汛影响,今年全国三类苗情比常年增加了不少。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赵广才:

我们的一类苗还是比较好的。全国一类苗占22%,比例比常年要少很多,一类苗在常年是在40-45%。三类苗常年是15%左右或者是10%左右,今年达到了28%。

面对超出平常年份的弱势苗情,种粮大户范智亮觉得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改变现状,最终取得不错的收成。对这事儿,专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赵广才:

虽然今年苗情复杂,但是我们对增产还是有信心的。

赵广才介绍,我国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3.36亿亩,面积比去年略有增加。虽然一类苗减少,三类苗增加,但是今年冬小麦的生长也有往常年份不具备的优势。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赵广才:

就从去年十一月中下旬以来,到目前为止,总体的积温比常年同期增加了100摄氏度,光照比常年同期增加了50个小时,冬季总体的温度比较好,全国的小麦基本上没有冻害死苗,基本全是带绿越冬的,所以这个也是非常好的条件。

赵广才告诉记者,去年冬天的有利气候,为今年冬小麦的生长打下了基础。同时,小麦的生长期比较长,这就为弱苗的转化提供了时间和可能。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赵广才:

从返青到成熟还有100多天,生长时间长,小麦生长管理上有回旋余地。我提出这么四句话:春管大干100天,促控结合紧相连,精准施用水肥药,保穗增粒夺丰产。

赵广才说,通过技术措施,完全可以促使苗情转化,使三类转二类,二类转一类。转化的关键,是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政策支持促弱转壮行动开始

2月13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在齐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因地因苗抓好春季田管,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

中央高度重视今年的夏粮生产,对去年受秋汛影响比较大的省份,将出台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农业农村部也将整合高产创建社会化服务资金,重点来支持夏粮生产。当前最重要的是分区分类,因地因苗,精准施策,落实春季田间管理,特别是促弱转壮关键措施落实。

作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地,齐河县在会后的第二天,便开始组织技术人员下乡讲解政策,进行技术培训,为接下来小麦苗情促弱转壮做好准备。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王义:

组织了15个技术专家组分赴各乡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特别是针对三类苗这些弱苗,指导群众怎么搞好返青期的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控,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指导,帮助群众在思想上、技术上充分认识田间苗情的复杂性,然后掌握一些田间春管的技术方案。

在齐河,一些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也已经为苗情转化做好了安排部署。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

合作社也制订了一些管理措施,尤其是针对今年苗情比较弱的情况,怎么让它转壮苗,也是抓住年后最后一次分蘖机会,把苗促弱转壮,这是一个根本。

我国夏粮中,除了冬小麦,另一个占大头的是早稻。目前,长江流域早稻育秧也将开始。保证早稻播种面积,也是夏粮丰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

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统筹用好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南方双季稻地区开展集中育秧、机播机插等社会化服务,千方百计稳定早稻面积。同时,搞好春播用种、用肥、用药调剂调运,协调解决农资供应堵点卡点,及时下摆到村到店,保障春播生产需求。

对于粮食生产

去年秋天老天确实有点不给力

但对于冬小麦来说

播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幸好我们的播种基础还是不错的

同时,对于今年的苗情

从中央到地方,从总理到农户

都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

并且也做好了各项准备

相信经过各级各部门

和广大种植户的共同努力

夏粮再获丰收

可以期待

记者|常瑞民摄像|刘树文

编辑|孙丽敏

视频剪辑|仪修稷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