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冰”代“煮”,“围炉冰茶”又火了!年轻人为什么钟爱“围炉”?

时间 • 2025-07-23 00:42:40
干冰
来源

5月20-24日

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在浙江省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引发网友对茶文化的关注

而这几天

一款夏日限定的“围炉冰茶”

也火爆全网

引得网民纷纷打卡

它延续了去年冬天

“围炉煮茶”的消费热度

围炉的火换成冰

冷泡茶替代煮茶

冰镇绿豆糕、果盘

取代红薯、板栗、烤橘子

再加点干冰

一桌“围炉冰茶”

在仙气缭绕中透出丝丝凉意

图片来源:潮新闻

那么

从“煮茶”到“冰茶”

年轻人为什么钟爱“围炉”?

为炎炎夏日准备的“围炉冰茶”

真的能火过夏天吗?

以“冰”代“煮”

“围炉冰茶”又火了!

“来一桌围炉冰茶,看云雾吞吐;配几碟江南点心,品花开花落。”这种专属夏季的氛围感狠狠戳中了年轻人,被贴上“仙女下午茶”的标签,配上“美到窒息”“仙气飘飘的仙女下午茶”等文案,在社交平台大面积传播。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围炉冰茶”横空出世,相关话题在抖音的播放量短时间内冲破1500万次。一些“围炉冰茶”的体验视频甚至成了某些博主带货的引流视频。“围炉冰茶”工具更是以502万次的搜索指数,一度排到了淘宝热搜榜第一位,涉及商品近千件。

目前,全国各地的茶馆都在准备上新。杭州烤茶坊是浙江杭州最早一批做“围炉煮茶”的商家,“围炉冰茶”一出,已经有不少网红纷至沓来,打卡体验。

杭州烤茶坊店长王候睿:

相较于“围炉煮茶”里煮的是红茶、白茶等,“围炉冰茶”采用的是冷泡茶的工艺,起码提前6小时进行制作,茶叶用的是来自四川省大竹县的白茶、云南红茶以及广东的乌龙茶。“煮茶”经过高温之后,茶叶中的芳香物质被破坏掉,而且水温高后,茶汤会比较浓稠。而“冰茶”则不一样,茶汤要等到温度降下来之后再饮用,这样能得到更纯净的口感。推出“冰茶”套餐的半个月以来,很多客人都是到了门店之后,觉得“冰茶”比较有意思,直接现场下单体验的。

据介绍,在小食搭配上,“煮茶”更多的是番薯、年糕还有桔子之类的“烤物”。“冰茶”有了更多的小吃种类,除了日常的干果、水果外,还结合自身特色,推出多种组合。

浙江宁波山涧茶舍负责人章思伟:

目前我们茶社推出了“围炉冰茶”套餐,节假日价格为388元,营业时间从中午12点一直到晚上10点。

图片来源: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

在湖北武汉,商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其中一款茶饮就是用湖北特产恩施玉露茶打底,搭配上柠檬和青柠。

湖北武汉某商家别泽强:

夏天炉子太热了,现在推出的冰茶,每天大概能卖出70到80套。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在某点评平台搜索发现,不仅是茶社、茶馆等推出套餐,“围炉冰茶”从上个月起已经在露营地、咖啡厅等悄然出现。根据场所不同,2-4人的套餐价格大多200-400元不等

年轻人为什么钟爱“围炉”?

“围炉冰茶”作为煮茶的升级版,两者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新中式的茶文化、动手参与的仪式感、满满的社交属性等。

社交平台上,“出片”“唯美”“慢生活”“新中式风”等词汇成为分享笔记和视频中出现的高频词。

“之前体验过‘围炉煮茶’觉得很不错,可以烤年糕和橘子,有时间的话也想体验‘冰茶’!”曾经在朋友圈“晒”过“围炉煮茶”的一位消费者表示,比起喝茶来说,这样的新业态给了他们一个和家人朋友相聚的空间,而且还有拍照打卡的氛围感。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此外,比起传统的工夫茶、茶百戏这类更具专业性的茶道与茶艺,“围炉”的制作方法较为简单,“看起来并不需要专业门槛”。

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开始分享家庭版“围炉冰茶”的制作攻略和工具清单。购物平台上不少卖家也嗅到了商机,纷纷推出“围炉冰茶”工具套餐,消费者可根据需求组合购买。

高度适配年轻人的社交场景,加上可操作性强,使“围炉冰茶”成为年轻消费者群体的一种潮流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为场景买单能走多远?

“围炉冰茶”能火过夏天吗?

不论是“煮茶”还是“冰茶”,围炉的爆火与年轻人社交场景的适配有着紧密的联系。事实上,给日常的消费和商品打造更为仪式感的流程,和场景化的场所,已经成了一些商家的“流量密码”。在很多年轻消费者看来,体验式的场景本身就是刺激他们消费的主要动力,即使是同样的商品,他们也更愿意为场景来支付额外的溢价。如各地近些年兴起的沉浸式体验的旅游项目,露营风咖啡店等。

不过,为场景买单的商业模式能走多远,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创造了新需求,目前还有争议。虽然有爆火至今的实例,也有一阵风过去就结束的情况。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以围炉类的商家为例,它入行门槛较低,只需要布置一个漂亮的场景,其余商品均可靠外购来实现。此外,小食口感差、性价比低是围炉消费者们反映的主要问题。

“太贵了,一壶茶,几个简单的水果就卖几百块”“点心甜甜腻腻,水果口感也不好”……还有网友反映,“干冰仅能维持几分钟时间,想拍照都得加快速度,不然就错过了”……

还有不少消费者表示:

相比于“围炉煮茶”可以自己动手煮茶、烤制食物,“围炉冰茶”的顾客体验感并不强。冷萃茶需要提前一天泡好,点心、水果等也都是提前备好的,消费者的参与感只体现在干冰雾气缭绕的前几分钟里,拍拍照片和视频。

而记者采访的门店老板也表示,目前回购的顾客大多以附近商务人士为主,回购率也就20%左右。

此外,围炉这类生意基本没有技术上的门槛,也就是说这一商业模式容易被快速复制,商家容易一窝蜂上马。

在餐饮业内人士看来:

餐饮看的是翻台率,即使咖啡店也是如此。但是围炉类的门店主打的是消磨时间,这跟餐饮类的盈利模式悖离。如果类比此前的茶楼,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的围炉门店也难以解决顾客粘性和商品稀缺性等问题。

而也有分析人士认为:

消费业就是要创新迭代。创新的过程中有曲折很正常。商家靠自身特点来“蹭热点”,最终一种新潮流会在不断的市场考验中成为新业态。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但是,不管是否只是一阵风,“围炉冰茶”当下热度不减,商家们还是纷纷站上风口,随着夏天临近,也会有更多商家“蹭”上这波热度。

杭州烤茶坊店长王候睿:

感觉可以持续一整个夏季,现在爱喝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各种形式的喝茶方式年轻人都会去体验。

还有茶馆老板表示,夏天将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对“围炉冰茶”的套餐不断优化升级,比如增加一些时令水果,更适合炎热天气解暑降温。有的茶馆老板还准备在用餐环境、氛围消费上多下功夫,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拍照打卡。

专家学者认为:

“围炉冰茶”提供给顾客的是场景和氛围相结合的体验感。这是一个将氛围、视觉、感官、体验相结合的消费形式,所以如何能构建一个消费者不断认同、持续认同的体验是关键点。

“围炉冰茶”时

也要注意这些暗藏的风险

作为氛围的来源,干冰是“围炉冰茶”的必备道具,但是这云雾缭绕的氛围背后,其实暗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经验表示,拍照时,在干冰上倒热水或开水会迅速降温,营造出浓厚的烟雾。

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副科长祁兴龙: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干冰遇热会迅速气化的同时,也可能会爆炸伤人。最好用隔网或软布将干冰和玻璃瓶隔开再倒水,一方面防止干冰飞溅,另一方面也防止玻璃瓶热胀冷缩,碎裂割伤人。

消防员曾做过实验,将干冰放进空塑料瓶中,捏扁瓶子排气后拧紧瓶盖,接着将瓶子放进冷冻室,干冰气化后体积迅速增大,约1分钟后冰箱门就被炸飞了。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此外,干冰若拿取或存储不当,危险也不小。干冰的温度为零下78.5℃,如果直接用手接触,超过一两秒就有冻伤的危险。

大家取干冰要戴好防冻手套,或用夹子抓取。同时,不要过多购买干冰,用不完的干冰要及时存放在专门的干冰桶里,并放置在通风良好处,切不可将干冰放在罐头瓶和矿泉水瓶等密闭容器内,或保存在冰箱里。冰箱冷冻室的最低温度,远达不到稳定保存干冰的要求。

其实

不论“围炉冰茶”

是不是一阵风

喝茶讲究茶道

是一件“功夫活”

在“围炉冰茶”热度上升时

如何唤醒更多人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关注

带动新的消费潮流

让传统的也能成为时尚

更值得探寻

来源|央视财经、北京青年报社、半两财经、中新网浙江频道、光明网、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潮新闻、北京日报等

编辑|孙冰冰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