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在中泰紫荆开启首站之旅

时间 • 2025-07-22 12:29:25
中国
乡村

名郡杭州,“农”情相约。11月5日,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庆丰收系列活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走进“中国竹笛之乡”中泰紫荆,在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广场绚丽启幕,主题为“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宣布活动启动,浙江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孙景淼,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浙江省委农办副主任、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蒋伟峰,中共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等领导专家出席。

缘起:文化振兴携手行

跟着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看见“文化自信”和美乡村魅力内涵,读懂“中国竹笛第一村”的乡村历史文化。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庆丰收促和美”乡村文化艺术盛会,是属于新时代新农民自己的“丰收赞歌”。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指导,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浙江省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联合大北农集团、中国乐器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文化振兴委员会、中国农影三农会展中心、余杭区农业农业局、余杭区中泰街道办事处、杭州竹笛行业协会承办。

启动仪式、参观调研、线上直播、音乐晚会

活动整体分为启动仪式、参观调研、线上直播、音乐晚会等四大板块。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何兰生,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刘天金,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主任欧阳海洪,中国农村杂志社副总编辑、纪委书记苑体强,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文若鹏,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齐国,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文化振兴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出版社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孙林,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文化振兴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农业出版社原总编辑胡乐鸣,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文化振兴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李耀辉,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乡村文化指导处处长周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三农会展中心总监尹丽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文化振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仕林和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宣传中心主任孙燕勤,中共余杭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红丹,中共余杭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唐小辉,余杭区委常委、副区长汤丽玉,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伟强,余杭区政协副主席张瑾,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建中,余杭区中泰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小平,余杭区中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磊,杭州竹笛行业协会会长董雪华等领导嘉宾出席。

启动仪式现场

来自全国的三农专家、文化学者和艺术界、演艺界、媒体界以及600多位村民群众参加了启动仪式并现场观看演出。

启动:竹笛奏响“共富曲”

家住绿水青山下,生活该有多幸福。紫荆村作为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首站之旅,当日的村广场人头攒动,一派喜乐洋洋。

当日上午,一幕《狮舞少年》民俗舞蹈,拉开了这场幸福之旅的序幕。

李金祥

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化传承需要你、我、他,大家一起,来同心筑梦,砥砺前行!”启动仪式上,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强调,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走进“中国竹笛之乡”中泰紫荆,不仅利于推广紫荆村竹笛品牌、特色产业和共同富裕模式,也利于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让全国各地认真学习借鉴紫荆村的生动实践。

孙景淼
浙江省原副省长、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

“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可以说是重任在肩,使命如磐。而我们踔厉奋发,惟有笃行不怠!”浙江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孙景淼说。

刘颖

中共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

“余杭区三季度GDP2130亿元,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641.3亿元,全市第一。”中共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以数字、数据、图片形式,向现场观众述说余杭向美而行,奋力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和美余乡”的新突破新发展新作为。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文化振兴委员会揭牌仪式

在《最美的风景》大合奏声中,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在紫荆村拉开“首秀”帷幕。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和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为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文化振兴委员会成立揭牌。

行进:紫荆花开幸福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启动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专家来到中泰竹笛展示馆。铜岭竹音,玉笛飞声。哨状的竹笛馆从国乐悠悠、国艺代代、国师莘莘到国风赫赫,向观众讲述着从苦竹之乡到竹笛之乡的历史蝶变,诉说着竹笛文化艺术的代代传承,以实物和图文演示出紫荆竹笛制作的道道工序。一根三米多长的巨笛,挺秀傲然,向观众诠释出以国乐为载体传承创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合力而行,让世界了解中泰竹笛、了解中国文化的满满自信。

乡村文化品牌荟萃特邀展

乡村文化,品牌荟萃,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季。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特别设立的集农特与民乐展厅,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乐、国粹、名特,让观众大饱眼福。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丹麻土族花儿会、土族盘绣,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的电吉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二胡”,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周窝镇周窝村的小提琴、中音萨克斯,河北肃宁的琵琶,延安市的安塞剪纸、延安苹果,扬州琴筝和天下的古琴、古筝,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二胡、琵琶、箜篌以及来自北京的张京军葫芦丝,曹卫东琵琶等,熠熠鲜亮的品牌,令观众应享尽享。径山茶、弥渡花灯、仓前糕点、永安大米、仁和烘青豆等“土字号”,更吸引大量观众驻足。

竹笛制作工序展示

苦竹不“苦”,一根竹笛奏响紫荆“共富曲”。观众手持一根竹林采集的竹管,在展区亲身体验从烤竹、定调、校音、上虫胶、刻字、扎线等由竹到笛的全套制作工艺。展区线上形象逼真得AI数字人时时直播,观众们感受到了紫荆竹笛立足新时代的新发展新风潮。

朱之文、田野、张地等嘉宾助力直播带货

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丰收中国笛韵紫荆”直播间,“大衣哥”朱之文和歌手张地、田野等倾情助力。奏竹笛、谈特色、话乡情,多才多艺的“流量主播”令线上观众叫座又叫好。我以前一直认为竹笛是小众乐器、小众艺术,没想到有这么多观众这么喜爱。”田野感叹地说。

“千万工程”绘就余杭乡村好风景。当日下午,领导专家来到千万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径山村、小古城村等实地,进行深入的调研。

庆祝:笛乡“丰”景别样美

紫荆赏笛韵,民乐庆丰收。晚上,紫荆村广场迎来一场“沉浸式、互动式”盛大的竹笛音乐会。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协会竹笛协会副会长蒋国基

笛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胡玉林

嘉宾助阵

文艺表演

《扬鞭催马运粮忙》、《麦收》、《良渚》、《刀剑如梦》《渡情》、《铜岭竹音》、《新时代新农民》、《水乡船歌》、《赛马》、《梁祝》、《奔向共同富裕》、《最亲的人》、《远古的呼唤》、《文化筑梦有我在》等剧目精彩纷呈。一首《在余杭我们一起读中国》诗歌朗诵,更让观众泪流满面,深深感受到新时代“温暖的中国、激昂的中国”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现场,来自全国的竹笛及民乐演奏家和紫荆村的百姓们一起,以笛为媒赞家乡、颂品牌、传文化,共谱“寻笛乡之美”、“品笛乡之韵”、“赏笛乡之宝”、“创笛乡之富”华彩乐章。

访谈环节

音乐会特设了“敬平凡为不凡点赞”、“敬奋斗为生活点赞”“敬家园为和美点赞”三个对话访谈环节。

授牌仪式

期间,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为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授予“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示范基地”称号,为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中泰街道办事处和杭州竹笛行业协会被授予“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与紫荆村竹笛演奏家合奏

丰收的喜悦是乡村振兴最美的底色。这场音乐会“美丽而鼓舞人心”,“它融合舞蹈、杂技、诗词和跨文化等主题,为耳朵和心灵带来一场盛宴”,“这样的活动,很鼓舞我们村民的干劲和精气神”。舞台下,现场观众掌声连连,欢呼不断。屏幕前,线上观众留言点评,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