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霍金去世: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
我们,夜读与你一起砥砺前行!
21君:今天,人类世界永远失去了一个有趣的天才。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确认,著名物理学家与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76岁,其家人及发言人均已确认此消息。
他生于伽利略忌日,逝于爱因斯坦的诞辰。
全身瘫痪的霍金,一辈子困于轮椅,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物理的钟情。他是科学界神一般的存在。他是人类巨著《时间简史》的作者,亦是在命运和病魔面前无所畏惧的“宇宙之王”。
“霍金辐射”早已超越科学与生活的边界,他对人生的坚强乐观甚至比科学成果更让人敬畏。
本文综合自:槽值、发现新西兰(Go_Kiwi)、新京报(bjnews_xjb)、央视财经、南方日报(NF_Daily)、中国青年报、南方+、新浪微博等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林钊宇
一代科学巨匠陨落。
轮椅太小,
但,恰好宇宙够大。
比起霍金的科学造诣
更令大家熟知的
应该就是他的病症了。
霍金21岁时不幸患病
身体严重变形
仅3根手指可以活动
43岁因肺炎做手术
又丧失语言能力
年轻时候的霍金
医生断言他仅能活两年
但他却以乐观的心态
对抗病魔逾50年!
霍金的身体虽然残障了,但他的精神却非常强大。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一、永远年轻
即使全身萎缩,却始终充满热情
著名摄影师PlatonAntoniou曾分享一则关于霍金的故事。
他去给霍金拍照的时候,霍金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
“眼皮一直睁不开的状态,他的围巾下面全是针眼,每天都需要注射多次针剂,以维持眼睛下面仅有的一小块活跃肌肉活跃。就连这仅有的一小块肌肉,也在慢慢萎缩中。”
他拍完快要离去的时候,问了霍金一个问题:“您能不能再给我一个词,表明一下您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
面对这样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无论是谁都不想错过和他交流的机会吧?
哪怕只有一个词。
但他的护士却拒绝了:“对不起,摄影师先生,霍金先生已经很累了,他恐怕完成不了了。
另外,他眼睛下面的肌肉也在萎缩,最近经常出错,可能他也做不到。”
摄影师正准备离开,突然听见屏幕上光标的声音,他和护士都停下来看,
看到霍金靠眼睛下面那一小块肌肉指挥的光标在移动,最后停留在w上。
护士还是说,“不好意思,霍金先生最近打字经常不受控制,有时候打出来的字是没有意义的。”
光标又动了。
第二次,停留在o上面。过了一会儿光标又动了。最后停留在w上面。
Wow!
这个从21岁起就身患绝症,曾6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说话能力逐渐丧失,肌肉逐渐萎缩,每分钟只能输出一个字的人,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究竟要有多大的好奇、多么的热爱,才能像孩子一样感叹“wow”!
即使一生被禁锢在轮椅上,他依然觉得这个世界值得人惊叹与热爱。
如同他在演讲里说的那样:
人类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千差万别,不管生活上多么糟糕……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二、不只是科学家
霍金还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霍金还特别有娱乐精神,除了科学家身份,霍金居然还是一个娱乐明星,出演情景剧、录唱片、配音、混互联网……
想不到吧?
霍金喜欢现代音乐,还喜欢跳舞
青年时报记者曾采访霍金的机械师马丁。
马丁说,霍金是一个非常会享受生活的人,虽然他身体瘫痪了,但他的脑子非常清醒,他知道他需要些什么。
“你肯定想不到他喜欢现代音乐吧?他还喜欢跳舞。”
“他怎么跳?在轮椅上跳?”
马丁点头。
据称,霍金时常在去往办公室的路上驾驶轮椅横冲直撞,还在一次与查尔斯王子的会晤中因为表演旋转轮椅而轧到王子的脚——他曾是一个多么活泼的小老头。
客串《生活大爆炸》、《星际迷航》
霍金多次参与各种演出活动
他积极参与各项公共活动。作为渐冻症患者,他不会忘记参与关心渐冻症的活动:冰桶挑战。
只不过真正参与的其实是他的子女,他只需要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就好——别人坑爹,他专门坑儿子。
这位积极好动的瘫痪名人还多次参与各种演出和活动。
2007年,霍金乘坐零重力公司的飞机进行了一次模拟太空旅行——这是他40年来第一次有机会离开轮椅。但霍金仍不满足,他还准备进入太空旅行。
他事后还欢快的表示,“好奇妙噢!零引力阶段真炫,高引力阶段没事,我可以永续这样。太空,我来了!”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生活大爆炸》,霍金曾在里面客串,顺便撩一撩谢耳朵。
他指出Sheldon论文里的证明错误,而Sheldon为了见他甘愿换上女仆装。
再比如,他在《星际迷航:下一代》中扮演自己,和牛顿,爱因斯坦一起在宇宙飞船中打桥牌。
而在著名动画片《辛普森一家》中,霍金常常坐着会飞的轮椅解救受困的主角,教男主角很多人生的经验。
霍金还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2014年霍金在PinkFloyd的专辑《TheEndlessRiver》(无尽的河流)中贡献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歌曲的名字就叫《Talkin‘Hawkin》(滔滔不绝的霍金)。
歌中他念叨出了一段带有浓厚哲学意味的歌词:
Speechhasallowedthecommunicationofideas,enablinghumanbeingstoworktogether,tobuildtheimpossible.
语言使得人们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令人们能够一同工作,并以此创造奇迹
Mankind’sgreatestachievementshavecomeaboutbytalking...
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正是在”交流“中逐渐成形
Ourgreatesthopescouldbecomerealityinthefuture.Withthetechnologyatourdisposal,thepossibilitiesareunbounded.
即便是我们最狂妄的愿景也可能在未来实现,在我们现有的科技条件下,未来有着无限量的可能性
Allweneedtodoismakesurewekeeptalking.
而我们所需要去做的,就是确保我们能够一直以语言交流
不少人听完纷纷表示感动得泪流满面。当然你现在去这首本来很小众的歌曲下面,应该都是悼念霍金的评论了。
2017年,霍金还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
霍金之所以被中国不少人喜爱,还因为他既玩得转学术,又幽默感十足。
他说,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
"Lifewouldbetragicifitweren'tfunny."
2016年4月12日上午十点左右,霍金开通了微博,并且发出了第一条与中国网友的对话。
始终坚信科学无国界网络有自由的中国人民立刻夹道欢迎,二十分钟霍金就已经有了八万粉丝。
于是不过八小时,粉丝数涨到了一百万以上,这条微博甚至被当成锦鲤转发。
想1天内零成本获取100万优质用户的微博营销段子手们,直接哭晕在厕所。
不做僵尸号,开通微博的霍金十分活跃。
中秋节霍金入乡随俗发了条微博,顺便调侃了下“月饼的口味很重要”。
虽然有一张呆萌可人的脸,霍金绝对不是一个你想象中的书呆子。不少熟悉霍金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十分外向的人。
总之,霍金绝对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不能动弹的瘫痪老人。
作为影视、音乐、科技、微博红人等多栖物种,霍金真的在用生命告诉你:他,才是人生赢家。
三、网友纷纷悼念
手握日月摘星辰,世界再无这般人
今天,霍金去世了。网友们纷纷留言悼念:
@Nan:手握日月摘星辰,世界再无这般人。
@霍霍和羊:时间再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
@Js:感觉结束了一个时代,肉身虽灭,但他智慧的光芒依然穿越时空的隧道,点亮宇宙的黑洞。
@Sawyer_孟:宇宙中陨落了一颗耀眼的星。
@南遇故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该属于宇宙,去了该去的地方。
@高校男神女神墙:总觉得他带着秘密走了。
@迁徙的兔子:他只是去向上帝追问这个宇宙的真相罢了。
@不盐焗的小火苗: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他永远不会作古[泪]对于年少的我他是超人一样的存在了。
@超级无敌琳无敌:印象中他好像永远不会死。
@悄悄话好不好:一路走好,他属于宇宙星辰,现在回归宇宙了。
@种橘子的科学家12138:尘归尘,土归土,霍金归还宇宙。
@朗诗Hecate:真的。小时候我以为他永远都不会死。
附:史蒂芬·霍金在腾讯WE大会上的演讲
霍金在腾讯WE大会的演讲视频:
12:16
以下为史蒂芬·霍金在腾讯WE大会上的视频演讲全文:
你好,北京!我是史蒂芬霍金。欢迎来到腾讯WE大会。
我今天的演讲,是关于在宇宙这一背景下,地球和人类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最好地阐述,我需要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思考人类的未来,二是研究我们探索太空、寻求其他潜在宜居星球的选择。我今天的目的,是问大家两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够确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人类的未来达到尽可能完美?其次,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一个原因是,对我们来说,地球变得太小了。在过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长率是指数级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长。目前这一数值约为1.9%。这听起来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着,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会翻一番。2022年,我将庆祝自己80岁的生日,而在我人生的这段历程中,世界人口比我出生时膨胀了四倍。
这样的指数增长不能持续到下个千年。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摩肩擦踵”,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但是理由充分吗?难道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情况就如同1492年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坚信,哥伦布的探险注定是徒劳无功。然而,新世界的发现,对旧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那些被剥夺权利地位、走投无路的人来说,新世界成为了他们的乌托邦。人类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将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我们是否还有未来。它不会解决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它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着眼于更广的空间,而不是拘泥眼下。希望这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
当我们进入太空时,会有怎样的发现呢?会找到外星生命,还是发现我们终将在宇宙中踽踽独行?我们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长的进化后,实现了与地球资源的高度契合。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即使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出现。不过,如果概率很低,那么出现生命的两个星球间的距离,可能将异常遥远。
在太阳系中,月球和火星是太空移民地最显而易见的选择。水星和金星太热,而木星和土星是巨大的气体星球,没有坚实的表面。火星的卫星非常小,并不比火星本身更优。木星和土星的一些卫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卫星之一欧罗巴,它的表面是冰层,但其下可能会有液态水,也就可能会孕育生命。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这种可能?是否必须登陆欧罗巴,然后钻一个洞?
星际航行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所说的长期,是指未来二百到五百年。
但是,还有另一种选择。去年,我与企业家尤里米尔纳(YuriMilner)一起,推出了长期研发计划——“突破摄星”,目标是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的有生之年内,我们将向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发送一个探测器。
“突破摄星”是人类初步迈向外太空的真正机会,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这是一项概念验证的使命,其中涉及三个概念:迷你太空飞行器、光动力推进和锁相激光器。“星芯片”是尺寸被缩小到仅几厘米、但功能完备的太空探测器,它将附着于“光帆”上。“光帆”由超材料制成,重量仅有几克。我们设想,一千个由“星芯片”和“光帆”组成的纳米飞行器将被送入轨道。在地面上,激光器阵列将共同形成一道超强光束,光束穿过大气,以数十吉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
这项创新背后的想法,是以光束来驱动纳米飞行器的前进。这样产生的速度虽然不及光速,但也能达到其五分之一,约合每小时1亿英里。这样的系统可以在一小时内抵达火星,几天内到达冥王星,一周内就可以追上并超过旅行者号探测器,并在仅二十年后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重要的是,“星芯片”的轨迹可能包括“比邻星b”,这颗位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宜居带的行星,与地球的大小类似。正是在今年,“突破摄星”与欧洲南方天文台携手合作,进一步探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的宜居行星。
目前看来,这些都可能成为现实。但我们也看到重大的挑战。1吉瓦功率的激光器仅能提供几牛顿的推力,不过因为纳米飞行器因为只有几克重量,恰恰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但是工程方面的挑战是巨大的。纳米飞行器必须经受极限加速、极寒、真空和质子,以及与太空粉尘等垃圾的碰撞。另外,由于大气湍流,将一套总量100吉瓦功率的激光组瞄准太阳帆,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还有一些严峻的问题。如何让数百道激光穿过大气波动时聚合,如何推动纳米飞行器又不烧毁它们,如何让它们瞄准正确的方向?此外,我们还需要让纳米飞行器在冰冷的真空环境中工作二十年,这样它们才能将信号传回到四光年外的地球。然而这些都是工程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而工程挑战往往最终都会被解决。随着技术进步日趋成熟,我们可以展望更多令人兴奋的使命。如果“突破摄星”计划能传回毗邻星系中宜居星球的图像,这对人类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希望我已经解答了我演讲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人类作为独立的物种,已经存在了大约二百万年。我们的文明始于约一万年前,其发展一直在稳步加速。如果人类想要延续下一个一百万年,我们就必须大胆前行,涉足无前人所及之处!
感谢大家的聆听。
传奇走了,
他只是飞向了群星,
再见,“宇宙之王”...
再见,史蒂芬·威廉·霍金...
关于来源/本文综合自:槽值、发现新西兰(Go_Kiwi)、新京报(bjnews_xjb)、央视财经、南方日报(NF_Daily)、中国青年报、南方+、新浪微博等
本期主播/林钊宇
编辑/阿巷
本期主播简介
林钊宇
哲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的一切他都拥有了,而是所拥有的一切他都爱。
21君
霍金去世了,一代科学巨匠陨落。
霍金先生,一路走好。
精彩推荐
【夜读】阿里40万年薪招聘大爷大妈:安逸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夜读】没事还是多挣点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