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怼着,我们喝着
6月20日中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伊利股份发布声明,指责中粮集团蒙牛乳业联合美企破坏冬奥大局。声明称,蒙牛利用其母公司中粮集团和美国可口可乐之间的资本合作,替可口可乐巨额奥运赞助买单,借道成为国际奥委会“饮料”类别全球“联合”合作伙伴。这一行为直接侵害了伊利集团的正当权益,这是一起奥运权益“一女二嫁”的闹剧。伊利集团“不排除终止奥运合作,并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尽管声明很快被伊利官方删除,但伊利、蒙牛股价双双小幅回落。
当日,中国企业家杂志发了一篇网文:“伊利又怼蒙牛”。众所周知,这对生长在呼和浩特这个城市的乳业双雄,是在中国乳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两家企业。历史上本是一家人,由于三观不同,一分为二。他们的生性好斗,明枪暗战不停歇。尽管内蒙古大草原很辽阔,但完全不够两强施展才华的。他们过三海关,立马居庸关,骑牛直下中原,横扫千城如卷席,把围绕着大小城池的小型乳品厂一举挤垮。
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牛根生以1.35亿美元的身价进入当年的《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榜”。2007年蒙牛营收首次超越伊利。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检验了两雄发展的模式谁更健康些:蒙牛超标好几倍,伊利在合规范围内。2009年7月,中粮入主蒙牛,成为其第一股东。2011年6月,牛根生正式辞去蒙牛董事会主席。
但是!他们的发展模式并没有改变:营销打天下。蒙牛的“神舟”事件营销、“超女”娱乐营销、“送奶工程”公益营销,以及“NBA”体育营销,极大的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伊利也穷追不舍,“政府”营销、“奥运”营销、“世博”营销、“明星”营销也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两家公司在营销领域的持续投入,培养了中国乳业市场又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增加了销售量。对于运用电视广告的策略,蒙牛在2003年的招股书中就已确立,而此策略一直被这两家公司沿用至今。
但是!当伊利还津津有味地以“优酸乳”大战蒙牛“酸酸乳”的时候,当蒙牛还在一掷千金做“特仑苏”广告的时候,中国的奶业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应该说,已经形成了新的阵营——生态乳业。比如新希望、福建长富、南京卫岗、广东燕塘、四川天友、西安华山牧、石家庄君乐宝等等一批区域性乳企,他们的理念是以新鲜为健康,以自有牧场为原则,以最短时间送达消费者手中为效益,以低温“巴士杀菌奶”为品质,做出了绿色生态理念下的新乳业。记者发现了这篇网文下有这样的跟帖:“我希望光明乳业可以成为第一。”“我们都喝完达山牛奶。”“一直买三元的”。“科迪乘机雄起。”
记者在想,中粮控股蒙牛整整十年了,今年也应该搞个十年大庆了。但不知道他们会庆祝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