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后四方责任有哪些变化?国家疾控局:属地政府重点从管理转向服务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降为“乙类乙管”。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在调整为“乙类乙管”以后,属地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将会有相应的变化。
常继乐表示,乙管以后,仍然要继续坚持发挥属地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作用,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合力,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但是毕竟甲管和乙管的内涵不一样,所以“乙类乙管”以后,四方责任的内容也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属地政府在“乙类甲管”的时候,主要发挥管理和服务的双重作用,但是在管理方面偏多一些,比如严格组织开展密接流调排查、风险区域划定以及人员管控、风险人员集中隔离等措施。在“乙类乙管”以后,属地政府将侧重于服务,主要是要做好监测、预警以及疫情信息公布、加强和完善医疗救治方面。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引导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行业部门在“乙类甲管”的时候,指导所辖行业和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乙类乙管”以后,部门和行业要转向倡导员工加强自我防护、全程接种疫苗,以及发现阳了以后要居家自我照护等服务工作。但是像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这些重点机构的主管部门,在疫情流行期间,还要继续发挥重要的行业指导作用。
此外,单位在“乙类甲管”的时候要给员工天天测体温、监测健康状况,督促健康异常人员到机构就诊、密接人员到隔离点隔离。同时要开展风险人员的排查、登记、报告等工作。在“乙类乙管”以后,单位要转向为员工提供疫情防控相关服务工作,流行期间单位还是要对员工做一些健康监测。另外,要督促打疫苗。学校和养老院这些重点机构,在疫情流行期间还要继续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适时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常继乐表示,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乙类甲管”的时候,每个人配合得都非常不错,主要承担了协助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个人健康素养也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提升。在“乙类乙管”以后,个人防护方面不能放松,尤其在重要的场合还必须戴口罩,还要勤洗手,一些地方还要多通风,最好还是坚持用公筷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红星新闻记者胡伊文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官莉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