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涨价,手机售价受影响吗?
作者丨骆轶琪
编辑丨骆一帆
上游元器件的持续涨价,或将为手机行业下半年的价格走向带来一定变数。
近日,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芯片和内存不断涨价的情况下,接下来很多产品和厂商都会选择涨价,这是行业普遍的现状。对一加来说,在这种供应趋势下,我们会坚持自己的产品思路,优先想怎么做好产品,然后再考虑价格和成本因素。”
从供应链角度看,这是过去一年企业持续高库存、低利润甚至亏损条件下,行情有所扭转后走向扭亏为盈的必然选择。
对此情形,通常情况下手机整机厂商中一些企业会选择牺牲一定利润,勉力让售价不涨或微涨;另一些则会考虑进行部分元器件的减配、不配等。
但目前国内手机市场2000—3500元一直是竞争焦灼的价位段,在新的供应链行情下,如何平衡利润和自身规模之间的关系,也考验着手机厂商能否拿出应对之策。
手机供应链厂商的涨价早已反映在财报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存储大厂美光(Micron)的财报发现,在2023财年第三和第四财季,NANDFlash(闪存)产品ASP(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下滑中双位数(mid-teens,大约为15%)百分比、DRAM(运存)产品大约ASP环比下滑10%。进入2024财年,则开始全面进入上涨态势。
不过美光的财季通常比公历财季早一个季度,也即美光最新2024财年第三财季的报告,大约显示出今年第二季度的表现。
这意味着大约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存储器产品价格就开始逐渐上行,且NAND的价格涨幅要明显高于DRAM。
NAND闪存产品方面,最近三个季度的ASP环比分别增长20%、30%、20%;DARM运存产品方面,最近三个季度的ASP环比分别增长20%、高双位数(highteens,15%—19%)百分比、低个位数(low-single,约少于5%)百分比。
(美光2024财年第三财季中披露,两类主要存储产品收入和销售单价均有较高程度上涨。图源:美光财报)
从具体终端市场看,美光手机业务在最近三个季度的同比收入增速都高于其他业务。
另一个占据手机较高成本比重的显示屏方面,第三方机构CINNOResearch指出,柔性AMOLED面板品牌需求在一季度提前备货结束后,二季度面板订单有所减少,
记者发现,相比上一代产品,一加Ace3Pro系列不同存储配置的价格大约有200—400元不等的价格上调。
李杰坦言,随着手机核心SoC芯片的制程进步,以及性能、AI等能力提升,每一代旗舰(SoC)芯片的成本都在上升;内存价格也在持续上涨,这导致即便容量相同,今年和去年的成本也完全不同。
“
涨价的另一面,是应用需求支撑。例如,要在手机端真正运行AI大模型相关应用,尤其是端侧(离线)AI功能部分,必然需要较为先进工艺的主芯片支撑算力以及传输能力足够的存储芯片。
当然,目前的挑战在于AI大模型杀手级应用还未出现,一些已经商用的功能,如AI通话摘要、AI消除等,主要是依托云端AI能力。
“我观察到AI的一些功能,确实为用户带来了很好的体验,我们也看到许多用户开始使用AI功能。但是
随着苹果近期也开始在手机中配置大模型,一场围绕新技术时期的手机技术竞赛也在开启。
“与其围绕设备谈AI,还不如回到场景。现在,不论是手机厂商还是IoT厂商,其实应更多地在AI应用上寻找用户实际的场景,基于场景导入整个AI的计划和功能。”李杰指出。
他进一步分析道,目前,AI的三个基础要素是感知能力、算力和算法。这三个方面,国内几家(手机)厂商之间应该说没有显著差距。
“
在他看来,目前业界首先是要基于用户场景规划和布局AI功能,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未来前景的方向是通过端侧和云侧组合在一起,在用户需要的场景下更好地触发这些功能。
“至于AI是否会造成行业洗牌,目前还未达到这个阶段。在智能手机之前,数码行业更多是依靠硬件思维进行迭代,未来整个行业将演进到软件的思维、基于用户体验来定义产品的思维。我相信,对用户体验的理解以及整合资源和技术的能力,将成为关键分水岭。目前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前进。”李杰续称。
本期编辑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