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新人笑,谁闻旧人哭?” 新“独角兽”药明康德连续13涨停!老“独角兽”市值惨遭腰斩...

时间 • 2025-07-16 02:43:56
上市
市值
公司
发行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由来只有新人笑,谁人看到旧人哭。

在A股这个名利场中,新、老“独角兽”也是如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跟新“独角兽”一路涨涨涨不同,三六零、巨人网络、华大基因等老“独角兽”正遭遇市值腰斩之痛。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安丽芬、尹中立、实习生史一鸣

A股“独角兽”观察

虽然参与富士康打新者非常踊跃,不过也有部分机构投资者考虑到其网下配售的锁定安排,顾虑到产品流动性决定不参与申购。

顶着“超级独角兽”光环和“年内最可能中签新股”的身份,5月24日,富士康(工业富联,601138.SH)正式启动申购。

当晚,工业富联公告,其网上初步有效申购倍数高达711.06倍,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34208404%。

同日,另一只“独角兽”药明康德(603259.SH)已连续13日涨停,总市值一举突破千亿。根据其发行价21.6元/股计算,意味着中一签盈利就高达7.6万元,成为年内最赚钱新股。

由来只有新人笑,谁人看到旧人哭。在A股这个名利场中,新、老“独角兽”也是如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跟新“独角兽”一路涨涨涨不同,三六零(601360.SH)、巨人网络(002558.SZ)、华大基因(300676.SZ)等老“独角兽”正遭遇市值腰斩之痛。

而随着CDR的快速推进,等阿里巴巴、、百度、网易、小米等更大“独角兽”跑步进场,老“独角兽”们的稀缺性和吸引力或许更加褪色。

24日当天,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对此就指出,对这些回归的“独角兽”,我们不能盲目追逐,而要看它的发行价是否合理,未来是否还有成长性。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独角兽风光无限

作为超级“独角兽”,富士康本次发行价13.77元/股,发行市盈率17.09倍,募资金额271.2亿元,创下A股近三年的募资记录,也是A股史上第十一大募资额。

普通投资者第一时间分享“独角兽”盛宴的主要方式就是参与新股申购,尤其是药明康德这一“年内最赚钱新股”的身影就在眼前。

在巨大赚钱效应下,富士康的新股申购也备受追捧。

“我们今天一早就参与了富士康的新股申购。目前市场对独角兽的情绪很高,上市后肯定会涨不少,涨完再慢慢回归。”5月24日,北京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将成为新股申购新规下第三只顶格申购100%中签的新股,也是今年首只顶格申购100%中签的新股。顶格申购需要413万元市值,若投资者顶格申购则可获得413个配号,即可100%中签,被券商称为“年内最可能中签的新股”。

按照发行价13.77元/股计算,富士康发行总市值为2712亿元。上市首日顶格涨44%之后,其市值便达3905亿元,超越海康威视(002415.SZ)成为A股第一大科技股;当收获第11个涨停时,其将突破万亿市值,成为A股首只非金融万亿股。

虽然参与富士康打新者非常踊跃,不过也有部分机构投资者考虑到其网下配售的锁定安排,顾虑到产品流动性决定不参与申购。

根据富士康发行公告,“网下发行中,每个配售对象获配的股票中,30%无锁定期,自本次网上发行股票在上交所上市交易之日起即可流通;70%的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锁定期自本次网上发行股票在上交所上市交易之日起开始计算”。

“我管理的产品就没参与富士康的新股申购。富士康的新股申购有一些特殊,比如网下配售有70%要锁定一年。一方面锁定一年可能影响到产品流动性;另一方面,一年后富士康股价有很大不确定性,大概率会回归理性,这种情况下可能赚不到什么钱。”5月24日,上海某券商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老独角兽惨遭腰斩

无论是市值破千亿的药明康德,还是有望突破万亿市值的富士康,都有一个共同身份——A股新晋“独角兽”。

“独角兽”登陆A股之初往往都备受资金追捧,比如巨人网络、华大基因、分众传媒、三六零等,通过IPO、借壳登陆A股时动辄拉出十多个涨停。但随着时间推移,新独角兽“慢慢变老”,被市场渐渐遗忘,部分市值竟惨遭腰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据粗略计算:

巨人网络5月24日的总市值为517亿元,相比2017年5月创出的最高市值1587亿元跌幅高达67%,如今市值尚不及最高市值时的零头;

而三六零市值缩水更快,其5月24日的市值为2360亿元,相比2月28日创下的最高市值4439亿元已缩水达47%;

华大基因5月24日的市值为609亿元,较2017年11月的最高市值1048亿元缩水42%。

当失去新股身份后,富士康会有怎样的市值表现?

“新股市值更多是情绪决定的。毫无疑问,富士康上市之初会遭炒作,但富士康早过了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给不了太大估值。更何况只是制造企业、代工厂。”上述投资总监指出。

“现在市场对独角兽概念股热度很高,不过对富士康这类公司很难给出准确估值,我能做的就是不碰。”上述投资经理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消息传出,百度、网易、阿里巴巴、小米、京东等有望近期集中以CDR形式在内地上市。

“这些已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回归国内,可以说估值上并不一定便宜。他们回归虽能让国内投资者有机会参与投资,但可能由于估值偏高,或者发行股份过多,会对A股资金面产生一定冲击。”前海开源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对此指出。

“从股价和业绩成长性来看,确实股价已经很高,股价上涨可能赶不上业绩上涨。不过大体量的独角兽未来市场份额和营收依然有成长空间。”5月24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亦指出。

观点丨“独角兽”公司的股价为什么会腰斩?

文/尹中立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文章称,把独角兽企业作为重点来培育,并没有错,但必须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企业发展规律为前提。否则,独角兽就可能变成“毒角兽”。有的地方亮出很高的独角兽企业培育目标,有的甚至表示,下一轮本地区能否站在制高点,就看独角兽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被赋予如此高的期望,令人担忧。

2018年我国股市最大的看点应该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在有关方面的推动下,新股发行引入了所谓的“独角兽”绿色通道制度。在现行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让一些符合独角兽条件的高科技企业优先上市。

笔者认为,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创新。因为注册制改革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完成,在注册制改革还没有完成的背景下,要通过资本市场积极培育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必须另辟蹊径,“独角兽”绿色通道制度就是可行的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股市创立已经近30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培育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龙头企业,而属于本土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都到境外股市上市融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新股发行制度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的弊端是两点:严格的财务指标要求,较长的发行等待时间),对于这些高科技公司而言,在它们创立的初期不可能盈利,因此它们的财务指标不符合国内股市的新股发行条件,使得国内投资者痛失投资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机会。

让“独角兽”公司通过绿色通道制度进入国内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让更多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进入国内股市,让国内投资者可以分享高科技龙头公司成长的成果。同时也让国内的股票市场参与全球上市资源的竞争,培育和壮大国内的股票市场。

但我们也应该提醒广大的投资者,投资“独角兽”公司同样存在风险,甚至是比其他类股票更大的风险。以最近香港市场为例,已经有一批新经济“独角兽”股票遭遇破发乃至腰斩。被香港市场人士称为“新经济五剑客”的“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阅文集团”、“雷蛇”和刚刚上市的“平安好医生”,股价均现较大跌幅。

以众安在线为例,该股票是去年国庆节前在我国香港上市的,发行价格59.7港元,上市之后受到市场追捧,2017年10月9日曾经盘中触及98港元,但至今年5月24日,该股价已经跌至50港元,如果追高买入持有到现在已经被腰斩了。其他几只在香港上市的“独角兽”股票的走势也几乎与众安在线类似。

如果一家“独角兽”公司股价被腰斩可以归结为偶然因素,但如果几乎所有的这类公司股价都被腰斩,应该有其内在必然性了。

导致股价腰斩的最重要因素是投资者的期望值过高。在过去的几年里,香港市场最大的牛股是“腾讯控股”,就在所有的投资者都在寻找下一个“腾讯控股”的时候,港交所推出了一批“独角兽”公司上市,投资者理所当然地将这些公司想象成未来的“腾讯控股”,并且,这些新上市的“独角兽”公司还与这些成功巨人或多或少有关系。再以“众安在线”为例,该公司与腾讯、阿里、中国平安这些巨头都有关系,不仅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是其股东,而且软银也是其战略投资者,有这些大佬加持,“众安在线”可谓是万众瞩目。因此,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何在公司还处在财务亏损的状态下,它的市值已经超过了1000亿港元。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是有距离的,投资者期望值越高,投资失败的概率往往也越高,物极必反是投资市场永恒的真理。

当然,国内互联网金融政策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些与互联网有关的“独角兽”公司到香港上市之后,国内的监管部门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规范,其业务受到一定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独角兽公司的业务受到政策影响较大似乎是必然的,因为它们从事的是创新的业务,市场的创新与监管的创新是矛盾的统一。投资独角兽类股票尤其要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

当前,“独角兽”公司正在进入国内股市,香港的独角兽公司的股价走势对内地投资者或许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编辑:郑世凤、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