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时间 • 2025-07-23 15:47:03
耕地
基本

今天是2021年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前不久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指出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耕地保卫战》

要做到藏粮于地,保住耕地数量是第一位的。

14:14

我国的耕地总面积排世界第3位,但人均耕地面积还达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排名第120多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但随之而来的是耕地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民非谷不食,谷非得不生”,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干部读本》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1988年,湖北省监利县鲁桥村的村民,自发召开会议,划定了2000多亩耕地作为村里最基本的口粮田,这就是中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藏粮于地》

1999年1月1日,《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全国正式实施,这个条例为中国保护珍贵的耕地资源划出了一条红线。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

但是时至今日,保护耕地生命线的压力仍然巨大。

一是耕地“非农化”,调查表明,中国大中型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的新建筑,是在原可耕地上建成的,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仍然是“进行时”。

二是粮田“非粮化”,在耕地上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种草、挖塘养鱼等现象,时不时也会出现。

第三是近些年兴起的伪“生态化”。一些地方打着生态文明的旗号,大造生态景观、大搞绿色走廊,大片耕地被用于建设所谓的“生态工程”。

根据近期国家关于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有关文件精神,农业农村部2021年2月发布、2021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做了更加细致和严格的规定。

《办法》第三条指出: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及其农业用途,确保农地农用,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对四类行为划了红线,

“禁止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长牙齿”的硬措施,写在纸上,更要落在实处。为了守护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卫战,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