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培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42:17
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同时更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更是碳经济、碳能源的主要生产国。那么实现双碳目标,应该是一个涉及到全部经济各个神经系统和末梢的行动,实际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安排。那么实际上更重要的还是能源,能源是碳的一个根本。2021年是国家正式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来推进。实际上国家已经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也就是说,双碳经济已经到来了。20年来,明阳一直在推动以风电、太阳能为主体的新能源发展。从创新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建设,到提高新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创新和发展工作。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推动的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到去年年底,我们广东用了三年多时间,将海上风电的装机从0增加到700多万,而且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风机在广东研发成功,另一个是世界上第一台抗台风型的漂浮式风机在广东下海商业运行,还有在广东阳江首次实现风电制氢和养殖海洋牧场一体化的融合开发。广东不仅装机700多万,还规划了一个拥有1,000万装机量的“海上三峡”。沿着从粤东到粤西将近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从离岸30公里到离岸100公里,从-10米到-100米的广阔的海域,进行大规模的海上风电。
实际上,广东规划了五个海上三峡的规模来推进海上风电、海洋能源和海洋经济高质量融合开发,这真是一件伟大的历史性的工程。仅用三年时间,从0到700多万装机的同时,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了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模式,以及在推进风电开发的同时还形成了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海工装备的产业集群。
然后在推进海上风电装备的同时,我们还推进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装备的形成。粤西、粤东这两个以海上风电和海洋工程装备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近500亿的规模。我们预期在十四五期间形成将近5,000亿的产业集群,形成广东新能源装备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形成支持广东海上风电和海洋能源、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支撑,构建以装备促进项目开发,以项目开发带动装备集群化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全球海上风电看中国,中国海上风电看广东。当前,这个令人振奋的现实已经形成。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广东推进海上风电还有两大重大战略的考量。一个是要解决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安全、能源绿色和能源低碳问题。我们要构建世界第四个湾区,并且是绿色湾区、零碳和低碳湾区,与世界另外三个湾区完全不同的湾区。那么它的底色是绿色的,这个是了不起的,这是其中一个战略考量。所以大湾区规划纲要中重要的一章就是绿色湾区规划。绿色湾区就是能源的低碳,实际上是来自于对海上风电、海洋能源包括海水制氢的一个强劲的需求和市场的安排。
随着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的发展,云贵川包括周边省份的经济都在高速成长。过去他们输送能源到广东,现在他们自己的需求规模也在逐渐加大,所以现在出现了对广东能源供给方面的一些紧张局面。而我们广东经济保持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持续放大规模。现在我们广东能源的总需求是占了全国的12%左右。
那么要保证广东能源安全,我们现在光靠周边省份的供给,还有国外或者外输进来的天然气、石油、电力,这些对广东来说是个大问题,所以省委省政府在为能源安全的问题和数据化问题做规划。我们广东没有煤炭,我们能够开发的是核电。我们已经建了几个核电站,但这个建设周期长,供给侧跟需求侧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难消除。所以广东要开发海上风电。
如果按照我们广东目前的规划,每年开发1,500万装机,那么能带出什么样的效应呢?一个是每年可以提供500亿清洁能源、零碳能源。500亿是什么?占我们现在总规模大约8%。即如果海上风电每年能开发1,500万装机投运,那么能满足广东新增电力和能源的需求。一年开发1,500万,10年1.5亿。未来10年到2030年,如果广东海上风电能保持高质量规模化持续地开发,广东能源保障对外依存度会大幅度降低,这是了不起的事情。10年时间我们还可以通过海水制氢发电。用氢气发电,能源的安全和属地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到2030年,广东的能源自制率可以提高25至30%,也就是说广东的能源安全度将大幅提高。
刚才我说了一个庞大的计划。如果未来10年能够持续开发,广东到2030年或者更早一些就能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能实现碳中和。通过海洋能源和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高质量开发、创新开发,我相信在保持经济大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广东实现双碳目标的步伐是能够走在全国前列的。
去年我们推进了16兆瓦的风机开发。1亿台16兆瓦的风机可以带动什么呢?这个科技开发之后,我们风电的开发效率提高了37%。科技的力量就是经济效益。过去风机下海都是靠打桩,台风来了不行,窗口期也不行。现在我们有了大型漂浮式风机,通过一艘拖轮拖到150公里的深远海地区,铆链能铆到海床。一整台风机1.3万吨,16.6兆瓦到22兆瓦,上面是风发电,平台上是海水制氢,海平面下面是海洋牧场养殖,深海养鱼。春节前第一箱鱼出来了,央视也报道了,非常振奋人心。这使一些重大科技、技术都得到创新和应用,使海洋经济真正进入了高质量发展。
2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12项重大产业、技术产业和技术与海洋有关系。万亿级是什么概念?到2030年广东最大的产业可能不是器材,也不是石化钢铁,而是海洋能源。海上每年发的电、制的氢能源至少是2,000亿到3,000亿的规模,陆上的装备制造至少要产生7,000亿到1万亿的零碳工业产值,培育一大批世界级企业,真正形成这个新的工业支柱经济新体系,是对于带动广东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伟大实践。
广东完全可以在海洋经济上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个产业经济新体系,在双碳战略和创新驱动下,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发展,从过去碳经济到低碳经济和去碳经济发展。明阳在这里面是一个领军企业。作为一个头部的创新企业,去年我们的海上风电市场占有率是全球第一,创造了六个全球第一。
另外,在风光储氢上进行了重大布局,上下游产业链从整机、部件、材料到电厂一体化。第三个是布置新能源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系统,也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服务系统保障系统。第四个是全球布局。从国庆节到现在的三四个多月,我们都在向全球出口重大装备,像日本、韩国、意大利、巴西、英国。春节期间,我们郭书记还通过视频慰问意大利、巴西和越南正在吊装的设备。
我们已经在布局全球的市场,基本上完成了从陆上到海上,从省内到省外,从中国到全球的产业,从研发制造到电厂到全生命周期的布局。
三十年坚守自主创新和高端装备制造不动摇。今年2月23日,明阳集团总部工程开工仪式在中山举行。张传卫说,这是明阳冲刺千亿、迈向世界500强的新起点和新里程碑,植根中山、回报中山,是明阳人永远不变的初心。
中山作为第一轮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前沿和重地,更是一块沃土,他得益于中山精神。中山开放包容的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还有改革开放的春风,滋润着我们从一棵草长成一棵小苗,逐渐长成一棵像样的树。我刚才说了产业集群,想要建一个世界级企业,其实就想从一棵树变成一片林,一片林能够普惠人民、普惠天下。
我们一直说创新能源普惠全人类,我们的使命就是这个。其实中山这个地方有它的独特之处。其实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集合地,有它独特的区位优势精神和文化,再加上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思想,我们应该发展得还是比较好的。一个是改革开放,一个是新时代的发展理念,特别是赶上十八大以后,双驱动战略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都赶上了,同时中山市委市政府又很务实。郭书记上任的第一天下午宣布的,晚上7:00就通知,第二天早上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郭书记带着4套班子领导站在会议中心门前,双手拥抱企业家。中山经济的发展要靠企业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培育企业家、帮企业解决问题,前天又开了第二场现场办公会。从开始来中山到现在,郭书记都是在做经济的文章,做企业的文章,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解决企业经营的困难。你可以感受到一切正在轰轰隆隆的启动中。中山挺不错的,我们也坚守了30年,明年就是我来中山创业30年。
同时由于双碳战略驱动,中国规划了五大海上大基地,都是大三峡,一个是以粤东为主体的广东海域,一个是福建的闽南海域,一个是江苏的海域,再一个就是山东半岛,还有一个是广西到海南的北部湾,这五大基地。
在科技布局上,我们主要推进大风机战略,也就是向深远海大风机实施海上风电计划,重点还是大型风机的研发和产业化。我们今年将会推出12兆瓦,14兆瓦、16兆瓦,还有16.6兆瓦的漂浮式及大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还有海上升压站。在明阳这个产业链上形成从风力发电机到漂浮式浮岛,到发电后在海上如何汇流输送上岸的整体技术和装备,形成海上风电的整体解决方案和能力。
在科技上就是要形成以海上风电、海洋能源到海洋经济融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的系统技术开发和工程运用。
我们不仅立足于广东,还在广西的防城港、海南的东方市、福建的漳州、江苏的盐城和山东的威海,都建立了我们沿海的产业布局。整个2022年我们可以完成在中国沿海的关键技术和关键产业的创新布局。
如果我们的海上风电有了能源,就可以养殖,建立冷链,形成从鱼苗、鱼食、装备、运行、储藏到销售全业务链。广东沿海过去都是靠在海边圈了很多岸线。前海海边本来是一个牧场,但污染也很严重。
如果有了深海,我们打算跟着地方党委政府合作,把渔民组织起来,形成养鱼集体联社和联盟。我们把装备做好,平台准备好,准备技术做好,然后他们来运行,他们也可以租赁这些装备来进行养鱼,形成新渔民时代。从过去粗放养殖到集约化高质量养殖,这些技术也是一个关键,包括鱼苗智能化投食、鱼食的开发、冷藏冷链技术开发。我们也会跟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开发。
我觉得目前政府方面还需要加强宏观的规划。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构建双循环的大经济环境。在双循环加上双碳的背景下,政府在许多宏观规划方面需要加强,特别是从钢铁水泥到电力这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的价格、供需、能耗问题。双控加上双碳,有一个时期大家都要去碳,对煤电有一些限制性措施。去年已经出现能源供给不上、资源价格上涨这种情况。我们认为,作为头部企业,最重要的还是加速推进海上风电。
今年广东正在开工,在湛江、珠海、惠州、汕尾、揭阳等6个城市的海域进行将近1,000万装机的海上风电第二轮开发。广东省已经出台了海洋经济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马上会出台一个大约1,710万的省管海域海上风电开发规划。随后在一季度或者二季度初的时候,会出台国管海域的海上风电的规划,就是海上三峡计划。现在广东最重要的解决能源的保障,那其实就要加速自己的电力建设。
去年年底以来,广东新并网了将近600万装机的海上风电,这对我们广东2022年的电力保障起到了一个关键的补充。那么如果每年都能滚动1,000万,到随后到1,500万的开发规模,广东能源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并且我预期随后还有一些核电站,以及一些燃气发电陆续投产。
现在关键是,第一,宏观上加强能源的供需平衡的宏观管理和价格管理,第二,加快供给侧的能力建设,第三个就是要节能减排,特别是节能降耗。广东的大工业以及好多高耗能企业,只要能加强能源的需求侧管理,应该都是可以调节的。
编委:于晓娜
监制:方晓茸
制作:陈国光
拍摄:甘俊梁远浩
编辑:肖航
配音:董家龙
海报设计:廖苑妮
通讯员:穆瑞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编辑:肖航)